在近日閉幕的第十四屆珠海航展上,香港衛星智能製造中心沙盤和宣傳片首次亮相。中心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落成,投用後預計可年產200顆衛星,將成為香港首條衛星生產線。
香港衛星智能製造中心坐落於香港將軍澳工業邨,包括模擬太空環境的測試基地,實時監控衛星在軌情況的衛星測運控中心等。中心隸屬於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建成後將成為香港首條衛星生產線。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技術總監胡明遠接受鳳凰衛視訪問表示,中心可滿足小衛星多品種、柔性化的生產要求,致力在香港建設製造衛星的全產業鏈。
胡明遠:“一方面我們是致力於打造完全香港製造的衛星,另一方面,基於我們的星座,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是服務於廣大民眾。我們的衛星生產線建設完畢之後,應該能夠達到年產兩百顆衛星的能力,從30公斤到1噸左右的衛星。可以覆蓋通訊衛星,導航增強衛星,光學遙感衛星,雷達衛星等。”
對於中心為何選擇在香港落戶,胡明遠表示,香港具備零關稅、物流業發展完善等優勢,可以降低生產及物流成本。
胡明遠:“香港本身獨特的免稅政策,對於我們面向全球衛星零部件的採購,能給我們極大地節省成本空間,第二是香港對於物流體系的通關能力非常之強,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之下,有助於我們形成一個面向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的生態空間。”
胡明遠表示,集團也有屬於自己的星鏈工程,包括金紫荊星座和極光星座,分別為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非洲國家提供對應的衛星服務。而在香港打造衛星生產線,希望可以帶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
胡明遠:“衛星製造這塊可能就是能夠帶動我們香港的產業鏈的發展,以及衛星零部件的引進,建立我們的生態圈。我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帶動香港的再工業化的發展。從星座的應用,我們面向的都是大數據的應用,人工智能分析,或是面向民眾的一些需求,我們覺得是能夠積極參與到香港的創科發展當中。”
人造衛星的用途廣泛,胡明遠介紹,衛星數據的應用場景從生態環境監測,交通運輸到防災減災等方面都可以派上用場,並有助於香港發展智慧城市。隨著國家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相信將可以吸引越來越多本地人才投身航天科技事業。
1月17日12時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巴基斯坦PRSC-EO1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1月13日11時00分,由該院抓總研製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山東省海陽市近海海域點火升空,採用「一箭十星」方式,將微厘空間01組十顆北斗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組網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香港新聞網12月6日電 隨著人類對月球新一輪探索熱潮的興起,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也越發具有可行性。美國“太空”網站4日注意到,最近中國公佈了利用模擬月壤建造月壤磚的進展,該技術為月球基地提供新的建設思路。報道稱,中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一系列具體的試驗,使建設月球科研站成為可能的現實。